找到相关内容1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净土信仰与李唐皇室

    仍然保持着很强影响,会昌元年(841年)二月,武宗下令在长安普传净土,“会昌元年二月,又敕令章敬寺镜霜法师于诸寺传阿弥陀佛净土”。  纵观净土宗的形成、发展的历史轨迹,弥陀净土品往生,二道二力的学说...

    周玉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3073694.html
  • 慧远大师和善导大师净土思想之比较

    ,故称相净土;真净土,是初地以上菩萨以及诸佛所居之土,妙净离染,常住不变,故称真净土。这些净土都由业因所感而得。《观无量寿经》中品往生,有圣有凡,随凡圣不同而有不同往生,凡夫只能往生事净土,不能往生...之力而往生。我们从《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》一书中可以看出来,其以品往生皆是凡夫,说明往生非靠自力,而是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,以佛之愿力,往生西方,即同七八九地菩萨。在讨论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报土,还是...

    风前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878968.html
  •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

    三资粮。今天介绍的是观经品往生的一章,也是品因果。善导大师判作散善。善分定善、散善,“定善”是专持一句名号,目的在得一心不乱。“散善”是修集功德,属于助行。正助双修有密切关系。 我先把这一...我们是凡夫,如有上善的水平,上品上生我们有份,应当努力修学。大师与古大德说法不同,古大德认为上品上生者均为菩萨,念佛求往生,凡夫无份。善导大师说,品往生在乎遇缘不同,统统说的是凡夫。 三从若有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净空法师|观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232428750.html
  • 净天法师法相集要

    各各差别;(二),西:三身无碍,四土圆妙庄严。 十。赞佛接引:品往生,登三不退,一生成佛。下三品——凡圣同居土;中三品——方便有余土;上三品——实报庄严土; 常寂光土。 ...(上三品) 四 —— 果—— 是品往生。 五 —— 事——实有阿弥陀佛。实有极乐世界。 六 —— 理——唯心净土。自性弥陀。想念极乐世界是弥陀心造得。无量寿。无量光。也是他心造的。我发菩提心。...

    净天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939510.html
  • 《十疑论》及净土法音(三)

    彌陀護念之心也。  禪觀謂十六觀,始從日觀,乃至品往生。或具觀十六,或專一觀。言一觀者,且指總觀,謂觀己身坐蓮華中,作蓮華開合想。蓮華開時,彌陀聖眾俱放光明,來照我身。水鳥樹林,皆演妙法,此名總觀。 ...證明知道眾生求助之心。於是會對眾生產生哀愍,而加被眾生,這就是彌陀護念眾生的心。  禪觀指的是十六觀,從日觀一直到品往生。可以十六觀全修,也可以只修一觀。這一觀指的是總觀,就是觀想自己坐在蓮華中,...

    印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3739695.html
  • 四大净土比较研究(二)

    品往生,中国与日本的许多净土宗祖师对此进行发明,从而使净土思想弘扬光大。以《观经》与《无量寿经》相比,《观经》的摄机更广了。现在对品的因行进行简单的介绍:  1、上品上生:发三心: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...肯回心而归向无限光明永恒存在的,当然可以新生而同登净土。品往生,全收一切众生,给予此界众生无限安慰、希望、寄托,难怪阿弥陀佛信仰历久不衰。  《阿弥陀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略本,主要述极乐世界的依正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5940898.html
  • 弥勒净土法门初探

    ;作忏悔、造像、供养而已,不恒礼拜、不常系念者,下品下生。  以上是中根之人,修诸净品往生的大概情形。总之,欲求往生兜率净土者,应当持佛禁戒,修十善业,必得满愿。如经云:“佛告优波离,佛灭度后,四部...严重,要命终时做到“一心不乱”,非常不容易。所以现在最为流行的“万修万人去”的弥陀净土法门也鲜有成就者。  修习弥勒净土法门,虽有品往生之不同,而往生的最低条件如《弥勒上生经》说,修习者即使是犯戒造恶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548772.html
  • 临终关怀与助念往生

    虫蚁鸟兽最后结缘。民间的土埋厚葬是没有意义的浪费。绝大多数的坟墓中是没有什么灵魂的白骨堆。祭祀祖坟只有后人缅怀先祖,寄托思念的象征性意义。到极乐世界品往生乃至到边地疑域往生的人都是不经过中阴身,瞬间...慈悲度众生。 如果得蒙佛接引,瞬间随佛往生极乐,品往生的人都是神识脱体时,就是往生时,所以没有中阴身,是活着到极乐世界去莲花化生的。本来往生后就可以不必再助念了。但凡夫不能判断亡人是否真正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549322.html
  •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(2)

    无量寿经略说》中进一步指出:  菩萨行门,不出二种:一者、上求佛道;二者、下化众生。……见佛闻法……是上求功极……观想品往生,是下化之行。前之观法,全以自心投入弥陀愿海;后之观法,全摄弥陀愿海归入自心。如是重重涉入,周遍含容,谁得谓华严极乐有二致耶?  这里所谓的“见佛闻法”就是了义,“观想品往生”就是解行。了义者以自心投入净土,解行者以净土归入自心,处处时时不离净土“教宗贤首,行在弥陀”如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549897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──杨文会

    无量寿佛名一句,明观想与持名互摄也。佛恐后人视观想与持名判然两途,故作此融摄之语以晓之。”(《杂录》卷四)杨氏在《观经略论》中还对《观经》所述的十六观法和品往生等作了简要的疏论,其中颇多融会华严圆融...致耶?”又说:“观行者,从无始时来,具有种种善恶之业,无量差别,今于一念观中,品往生而度脱之,所谓法界众生即自性众生,无二无别,非一非异。如此妙法,非入不思议解脱境界,其熟能与于斯!”这是说,净土观...

    楼 宇 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0151001.html